来源:吉林省总工会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3/6/30 |
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张东:在“生死驿站”追逐生命之光 “ICU是离死神最近的地方,也是创造生命奇迹的地方,患者把生命托付给我们,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尽全力救治。”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医26年来,每日在“生死驿站”与死神较量,追逐生命之光,诠释医者初心。 无论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的急救,还是抗击非典、驰援武汉的冲锋,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不计报酬,不讲条件。 他就是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急诊与重症医学学系/教研室主任张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荆楚大地,张东请缨出征,担任医疗组长。出征当日,张东的母亲正处于股骨颈骨折术后的恢复阶段,他瞒着父母随队踏上了援鄂的征程。当他抵达武汉的第二日,父母便通过亲属知晓了此事,没有想象中的责备,反而是鼓励和嘱咐,一个七尺男儿在此刻湿润了眼眶。到达武汉后,张东带领第一医疗小组率先进入病区,开始高强度的工作。首批收治的病人平均年龄近70岁,大部分伴有合并症,很多病人缺氧,无法自理,所有工作包括患者饮食起居都由医生和护士完成。 不怕牺牲、不怕疲劳,“风暴眼”中一干就是6个小时,直至郑杨主任在对讲机中催促,张东才再次向第二组医生交代好患者病情后,脱掉厚重的防护回到清洁区。此时,张东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方针,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ICU的病人们需要单独制定治疗方案,每个方案张东都全程参与。那段日子,张东始终冲锋在最前线,每日深入红区查看患者情况,针对疑难病例开展多学科会诊,常常提出对患者治疗的最优建议,成为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主心骨”。张东逐渐发现,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死因不只是肺部问题,还伴随多器官衰竭,传统的通气、甚至ECMO等手段也无法阻止病人全身衰竭的步伐。正是在艰难的摸索中,早期插管和俯卧式通气两项救治经验浮出水面,成为扭转病人病情的关键做法。“关键是插管的时机。”张东一针见血,不能因为担心“插管后难拔管”就不敢插管。 “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希望。”张东带着东北口音的话语,总是带给患者莫大的安慰,红区中84岁的武汉老人在住院过程中受到了张东悉心的治疗与照料,她曾说:“要出院,最不舍得张医生。”在援鄂的62天里,他是队友们的榜样,以言出必行的决心、抓铁有痕的劲头圆满完成了抗疫任务。 一人强,不是强,团队强才是强。武汉归来,这是张东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科室建设过程中,张东特别注重科室整体水平的提高。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往往涉及多学科、多专业,仅靠一个专科往往难以解决。ICU是复杂危重患者救治重要平台,这对重症医生提出很高要求,既要较高的专业素养,也要有对不同学科专业角度意见或矛盾有效总结协调的能力。工作中,张东率先开展多项新技术、新疗法和一系列重大救治技术,如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技术、集成式血液净化技术、ECMO技术,以及外科移植术后综合管理、重症超声技术等,不仅填补了吉林省重症医学相关领域的空白,同时技术水平也达到了国内领先地位。2022年,荣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科室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患者肺部重度感染、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立即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张东带领助手们紧张地进行各种操作,仪器的报警声骤响。2个小时的抢救结束后,张东走出病房,取下口罩,擦了把脸上的汗水,又匆匆赶赴一场重要会诊。 “每天都像在打仗。”对张东来说,高强度、快节奏早已是他工作的常态,而这种“常态”却令多少病危患者“起死回生”。前年,器官移植中心开展肺移植工作以来,张东带领医护人员进行肺移植患者术后的综合管理,每一名患者他都亲力亲为,为保证患者有良好的术后状态,他都等待患者经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后才肯离去。 2022年的初春,仍带着冬的冷意,新一轮的“战役”猝不及防地打响。3月6日,张东作为支援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抗疫救治医疗队医疗组的组长随队再出发。“本轮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的疫情,患者多为轻症,在治疗方案上区别于以往的重症患者救治”张东同医疗组分析研判病情,严格遵照第九版诊疗方案精准施策。对重症、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因人施策,专病专治。 个性化治疗、“一人一方案”、中西医结合等贯穿了这次救治患者的始终。张东说,“患者的治疗一定要仔细地临床观察、及时进行方案调整,不可以因为多数患者症状较轻而掉以轻心,要做到心中绝对有数,制定的方案才能科学、精准。”查房、会诊、交班、研判病情、总结分析是每日的常规操作,除此之外,作为医疗组长的张东要协助医疗队进行沟通协调及管理工作,手机24小时开机从不离身。传染病医院疫情刚有好转,他又奔赴吉林市中心医院挑重担、打硬仗...... 张东说:“抢救回患者的生命,看着家属们长舒一口气的时候,我们是最有成就感的”。因为他知道,每个患者对家庭来说都是一座山,病人没了,山就塌了,这个家庭也许就垮了,在小家与大家的天平上,他毫不犹豫偏向后者,这就是他的行医之道。
|
信息推荐 |
» 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李英 |
李英整理编写了《采油工程与油气集输实用读本》《HSE培训矩阵系列教材》《采油工》等书籍,均已在生产一线得以现场应用 |
» 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江汉飞 |
江汉飞自主知识产权的申报工作《压缩空气淬火装置》《异型金属薄片半自动涂防锈剂装置》等6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种用于离合器盖总成自动线的分离指校正设备》《超声波清理、循环冷却装置》等 |
» 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薛栋林 |
薛栋林负责完成了多项大口径,长焦距空间载荷光学系统设计与研制任务,突破了复杂光学系统设计,高尺度精度比非球面加工与检测,高精度系统装调与集成等核心关键技术 |
» 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李威 |
李威亲自参加集体备课会、教研活动会、年部工作会、亲自找学生谈话等,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与教学领导深入研究,让每一位教师感到了自身工作的价值 |
» 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林春雨 |
林春雨的硕士论文题目为《吉林省制造业发展与改革研究》入职这18年里,林春雨发表5篇机械领域论文,获得3个实用新型专利,参与诸多工艺科研项目 |
» 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林晓泽 |
林晓泽承接红旗色彩工程实验室,首个新产品就缩短了颜色开发周期2个月,经过技术的不断深化,开发周期最大缩短6个月,大大提升了红旗色彩开发质量和能力 |
» 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李龙 |
李龙对空调器连接管生产模式的全流程价值分析,针对性设计自动化解决方案,实现保温管切割,扩口,上堵头,盘管,入库,配送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 |
» 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李朝辉 |
李朝辉总结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技术体系,采茶一般在晴天进行,要及时,分批,按标准采茶,茶叶炒制的工艺流程为,生锅,熟锅,复烘,拣剔,再复烘 |
» 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王泽彪 |
王泽彪善于研究探索,自主研发水泥熟料煅烧智能控制系统、转子称改造、煤质贫化改善、骨料线提产等项目,不断提升水泥的生产效能 |
» 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吴帆 |
吴帆引用柔性生产理念以及通过设备采购,使车间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8板/盒)产品外包装整体设备人工年运行费用从357万元降低到128万元左右 |
» 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尤伊娜 |
尤伊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也通过实践回馈到了日常工作中,针对不同阶层能力推出物业新星,优秀经理,佳缘工匠,劳模,功勋员工系列优才计划 |
» 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钟源 |
钟源按要求及时准确填写自检记录,设备点检记录等各种记录,有过硬的技术来支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工艺改善和效率提升方面有创新意识 |